高远立意 细微着手 依托大学 铸炼品牌

——我校科技教育特色概观

发布人:廖里山 发布日期:2022-06-10
第一部分 ?整合优化 持之以恒

?

1、我校科技教育起步早,成果显著

? ? ? ? 我校秉承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精神,努力创建与中山大学品牌相匹配的精品学校。自1993年复办以来,就把科技教育定为学校的办学特色之一。学校成立了科学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管领导,有专职部门和人员管理学校科学教育工作。科技教育起步早,1998年举办第1届科技节,以后每两年一届,已经举办了12届。经过二十多年的打造,取得良好的工作成效。在国家、省市各级青少年科技赛场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校先后连续八年被评为“广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集体”,“广州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广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项目学校”,“广东省优秀科技组织单位”,2019年度“小小科学家”中小学科学教育体验活动“优秀组织奖”、广东省第十届“小小科学家”少年儿童科学教育体验活动“优秀组织奖”、2019年评为第二批“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创新团队”、2020年学校气象站评为“全国示范气象站”,2022年3月评为“广东省科技教育特色品牌学校”,2022年4月申报成立了“广东省科技教育名师工作室”。29年来,我校依托中山大学,沉稳地走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科技教育之路

?

2、科技教育的理念和宗旨

? ? ? ? 立足于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每个学生展露自己的能力、显示自己的特长,只有这样才不会错过任何一片美丽的风景;以各类科技创新活动为载体,以?“全面展开,形成特色,人人实践,个个受益”为宗旨;深化打造本校科技教育特色,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3、科技教育的实施模式

? ? ? ? 我校的科技教育逐步形成了“依托中大、整合资源;基于课程、构筑平台;项目支撑、成果提升;以点带面、全面开花”的金字塔形有效实施模式。

? ? ? ? 依托大学的优质教资源,我校开展创新科学实验、数理化学科能力等活动,搭建高水平科技教育平台。我校的野外科考平台,主要依托中山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南海所雄厚的科技及教育资源,利用学生假期时间进行野外科学考察实践以及课题研究。与大学药学院进行深入合作,携手实施“中附高中学生进入大学生创新实验课题组”计划。依托中山大学测试中心雄厚的科技教育资源开展菁苗工程,以测试技术为切入点,每年定期开展系列讲座、参观、实践及探究课程。与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联合定期开展“云梯计划”。每年的9-11月,我校组织初一年级、高一年级的全体学生参观国家二级博物馆、也是国内唯一收藏了大量国内外珍贵生物标本、并具有华南地区特色的生物博物馆——中山大学生物博物馆。

?
?

?

第二部分 ?基于课程、构筑平台

?

????我校聘请中大各院系的博导、教授、专家、研究生和本校教师,共同组成“科技教育导师团”,指导学生开展各种科技活动,已打造出“云梯计划、科技节、野外科考、计算机俱乐部、3D建模社、航海、航空、建筑模型队、气象站”等18个科技社团及科技平台。

我校科技教师团队

团队的力量之一:共识、设想与行动

刘勇斌

中学地理高级教师,现任中大附中副校长,华南师大、广州大学教育硕士校外兼职导师,海珠区地理教研会副会长,第二批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创新团队带头人,第三批广东省科技教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秀创新创业导师、第六届广东省分赛萌芽赛道优秀创新创业导师奖获得者。曾评为广州市首届基础教育骨干教师、海珠区优秀教师、海珠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广州市特约地理教研员、广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先进工作者、广东省优秀科技辅导员等。
?
?
马春秀
现任中大附中副校长,第三批广东省科技教育名师工作室主要成员、市初中化学骨干教师、区化学科特约教研员。注重学校品牌建设和科技教育的特色发展,负责和参与广州市科技教育立项的项目十几项,学校建设了一批专业素质高的科技辅导员队伍,以“全面展开,形成特色,人人实践,个个受益”为宗旨,形成 “依托中大、整合资源、基于课程、构筑平台、项目支撑、提升成果、以点带面、全面开花”的金字塔型有效实施模式,成绩卓著。

?

团队力量之二:信息中心创意担当

杨艳君
生物高级老师,广州市优秀班主任,信息中心主任,第三批广东省科技教育名师工作室主要成员。曾获海教杯一等奖;先后主持、参与21项广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立项项目;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秀创新创业导师;辅导学生研究成果在历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全国二、三等奖4项,省一等奖6项,省二等奖4项,省科协主席奖1项。
郭慧明
计算机高级教师,信息技术学科组长。一贯以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在学校主要负责电脑作品竞赛项目,积极组织辅导学生参加各类信息技术类竞赛活动,取得了瞩目的成绩,辅导学生制作的电脑作品获得国家级奖15项,省级奖51项,市级奖88项,共100多人次获奖。2009年和2014年被评为广东省电脑作品优秀指导老师。近年来主持广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项目共7项,均获得优良绩效等级。
陈水炳
物理与计算机双学位,全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优秀辅导员、广东省优秀科技辅导员,市“十佳”优秀科技辅导员。从事科技教育十年来,尤其在机器人制作与创新小发明方面经验丰富,历年指导学生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全国中小学电脑机器人制作活动”、“广东省少年儿童发明奖”和“广东省机器人创意大赛”等教育行政部门主办的科技类竞赛,硕果累累,累计荣获国家级奖4项、省级奖123项、市级奖136项,其本人也在竞赛活动中多次荣获省级和市级“优秀指导教师奖”,深受家长和同行的好评。
俞惠铭
工程师,先后获得过海教杯和广州市公开课教学评比一等奖。在科技教育辅导工作上,主要是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全国中小学电脑作品制作活动和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自2010年以来,在全国中小学电脑作品制作活动中,指导学生网页设计、程序开发、平面设计、三维创意设计获得国家级奖项9项,省市区级奖项三十多项;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赛事中,指导学生参与计算机类和组织申报科技综合实践项目获得过全国一等奖一次和省级奖两次。
李玉芬
计算机高级教师,组织、辅导学生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赛”、“全国中小学电脑作品制作活动”等竞赛活动,获奖学生达180多人次,获国家级奖项28个,省级奖项46个,市级奖项78个,多名学生享受国家优录、保送大学资格和保送广东省重点中学实验班就读奖励政策。多次荣获国家级、省市级优秀指导教师、科技教育先进工作者称号。
吕辉

学校创客课程专职老师,创建中大附中航海及航空模型社团,参与3D打印船模创客课程设计,及创客教育探索。指导学生多次获得“我爱祖国海疆”全国青少年航海模型教育竞赛全国一等奖;“我的建筑梦”全国青少年建筑模型教育竞赛一等奖;广州市3D打印创意设计竞赛一等奖。多次荣获“我爱祖国海疆”全国青少年教育竞赛优秀指导教师,“我的建筑梦”全国青少年建筑模型教育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广州市3D打印创意设计竞赛优秀指导教师。

?

团队力量之三:学科教师寻求突破

陈德模
气象科普竞赛优秀指导老师和最佳指导老师。2018年被授予“广州市中小学优秀气象科普工作者”称号。与广州市气象学会联手组建气象拓展班,致力于把中大附中气象站打造成全国示范校园气象站。
陈美威
广东省“十佳”科技辅导员。开设中学阶段的化学实验课程,开发趣味科普实验和开展科技创新项目等。在第六届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中被评为“2018年度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能手”,两次获得广东省实验技能比赛一等奖。在课余时间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市级以上化学实验类比赛,获全国、省、市奖奖项达80多项。
梁海丽
毕业于中山大学理工学院,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辅导员。承担海珠区“十三五”规划课题,主持两项市科技教育立项项目,教学理念先进,风格独特。
朱术超
中学一级教师,中山大学生物学硕士,承担备课组长和班主任等工作。区生物学科特约教研员、区教坛新秀、市科技教育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省科技教育名师工作室主要成员、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会员、优秀班主任、教科研优秀教师等。主持及参与广州市教育局科技教育课题6项,参与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项。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及科技比赛,获国家级奖项5项,省级奖项14项,市级、区级奖项若干。
孙红杰
第三批广东省科技教育名师工作室主要成员,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指导老师,主持、参与参与多项“广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项目”。
张伟
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指导老师,主持、参与多项“广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项目”,连续辅导学生参加30、31、32、33、35、36届广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得科技实践活动省一等奖一项、市二等奖两项、市三等奖三项。
吉可心
中山大学德语语言文学学士、教育管理学硕士,中学一级德语教师。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学生成长导师,歌德学院德语教学专家。作为小语种老师,负责中大附中德语学科的建设。辅导36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综合实践项目获省一等奖。
刘瑞玲
数学科科组长,“奥林匹克竞赛教研员”,曾多次评为“优秀班主任”,多次辅导学生获青创赛市一等奖、省三等奖;2017年主持广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项目《科普数学与数学素养的相关性研究》获市优秀项目。
罗久远
逸仙班班主任,参与“广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项目”多项,多次辅导学生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市一等一次,省一等奖两次。
田强
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外聘教师。曾任中国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理事(第四届),广州市中小学美术教研会第十二、十三、十四届理事,海珠区中小学美术教研会会长(2006—2017年)、海珠区高中美术中心组组长(2006—2018年)。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指导老师,主持、参与多项“广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项目”,辅导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幻作品多次获省、市奖项。
曾萱
数学高级教师,主持一项并参与四项广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项目,其成果分别获二等奖和一等奖,辅导学生参加广州市青创赛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辅导学生参加广东省科技创新大赛获一等奖1项。
谷若丹青
“明珠杯”教学比赛一等奖,多次荣获“我爱祖国海疆”全国青少年教育竞赛优秀指导教师,“我的建筑梦”全国青少年建筑模型教育竞赛优秀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在全国、省、市、区航空、航海、建筑模型等比赛中获得好成绩。

?

第三部分?项目引领、跃升突破

?

? ? ? ? 我校依托中山大学丰富的教育资源,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以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课内和课外相结合,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以各类科技创新活动为载体,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以项目为引领,提练成果,每年都有2-15科技教育项目在广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中立项,从中提练的项目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成果显著。

? ? ? ? 2014年至2022年,学校积极承担市、区科技教育项目、科普项目共95项,获经费超250万元。其中2019年《依托中山大学开展项目式系列青少年科技活动》由16个小项目合并而成,获市立项资助经费29.5万元,2020年以我校为中心,牵头海珠区中小学(如执信中学琶洲实验学校和广州市绿翠小学等学校),申请《海珠区中小学持续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系列项目》获市立项资助经费30.2万元。项目绩效评价全部达到优良。

2014-2021年广州市科技教育项目数量及资助奖金汇总表

2018-2022年广州市科技教育项目立项及绩效评价

?

2017-2021学年科技竞赛获奖统计(市级302项,省级185项,国家级122项,国际5项)

34届-37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统计

?

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萌芽赛道成绩

?

?

? ? ? ?

2018-2021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少年儿童发明奖等成绩统计

?

?

?

?

?

? ? ? ? 持续开展科技模型活动,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和创新热情,引导青少年走进创客、体验创新,提高青少年的创新能力和科学文化素质。在市教育局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大力开展创客创新体验活动。并借助学校科技节的助力开展了创意建筑模型现场赛,航空模型竞赛、航海模型竞赛,车辆模型竞赛等一系列创新创客活动和竞赛。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实践体验,积极动脑动手,把自己的奇思妙想付诸于现实,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019-2021创新创客活动和模型竞赛成绩

?

? ? ? ? 我校科技教育普及率很高,形成“全面展开、形成特色,人人实践、个个受益”的生动活泼的科技教育特色。以2020年第12届科技节为例,从2020年7月开始至12月底结束,共六大篇章,36项活动,月月有主题,人人有项目,参加人数达5000多人次(全校学生总数1638人)。

?

? ? ? ? 我校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科技竞赛活动,展现出“大学资源起点高、科技教育课程化、人人参与普及率高、成果突出影响力大”的显著效果,在全市乃至全省享有盛誉。

? ? ? ? 中央电视台曾三次对我校的科技节项目和机器人项目进行报道;还有宁夏电视台、广州电视台、新华网、《广州日报》、《羊城晚报》、《中学生报》、《信息时报》等多家媒体对我校科技科技竞赛进行了采访报道。

?